close

[電影資訊]

導演:保羅·W·S·安德森

主要演員:

蜜拉·喬娃維琪 艾莉絲(Alice)
伊恩·格雷 飾 亞歷山大·艾薩克斯博士(Dr. Alexander Roland Isaacs)
尚·羅伯茲 飾 亞伯·威斯卡(Albert Wesker)
艾麗·拉特 飾  克萊兒·雷德菲爾(Claire Redfield)
約恩·麥肯 飾  醫生(Doc)
露比·蘿絲 飾 艾碧蓋兒(Abigail)
愛娃·嘉寶·安德森 飾 紅皇后(Red Queen)

 

英文片名/其他譯名: Resident Evil: The Final Chapter( 英文原名 ) /  生化危機:終極屍殺(香港)  /  生化危機6:終章(中國大陸)

 


[劇情簡介]

    《惡靈古堡5:天譴日》後,人類存亡的最後關鍵-艾莉絲,將帶領天譴日的倖存者重回一切的源頭-拉昆市,對抗保護傘公司佈下的強大軍力。在緊迫的時間內她將與昔日盟友和新加入的團員共同對抗成群喪屍、生化物種。失去了超凡能力和保護傘無預警的奇襲,這將會是艾莉絲最艱難的一場戰役! 

 


[電影評價]

    《惡靈古堡:最終章》是《惡靈古堡》真人電影系列的最終章,也是所有觀眾喻為正邪兩方最終極大決戰的一集。當時筆者是抱著有期望,但有些少擔心的心情走入影院。期望是希望這電影能夠有合理又有說服力的結尾;擔心是認為這電影會否用著「強推」的方式,告訴觀眾這電影就是偏要用著令人白眼的方式收尾。

    說白一點,筆者根本對全電影裡的動作部份沒有太大的興趣,筆者只是對結局感到興趣而已。那感覺就如最終能夠看到《名偵探柯南》的大結局一樣,對電影的起承轉合沒有太大的興趣,只對它的結局有著強烈的興趣,看到結局作者如何為自己的作品收尾,主角眾在結局後的生活如何等,已是筆者最大的滿足。

    《惡靈古堡》真人電影系列主打的是動作,而劇情和邏輯都先放一邊,給觀眾看主角眾打個夠。但問題來,這一集的動作場面雖多,只是運鏡和光暗運用上不夠理想。儘管電影裡有成千上萬的喪屍、千奇百怪的生化物種助陣,艾莉絲打得再帥氣、再厲害,運鏡和光暗運用方面已完全破壞了帶給觀眾的感覺。故而,說是正邪兩方最終極大決戰,但運鏡和光暗運用的失敗,已為這電影打下了一個壞的基礎。

    雖然今次不曉得是否因是最終章的關係,所以導演特意號召了無數怪物,一口氣放到電影裡,增添氣氛。但也因建於一個壞的基礎之上,筆者不單感覺不到這些怪物的危險性(喪屍除外),加上配合在劇情的發展,使這些怪物淪為某一關卡的小王,只要主角眾能逃出該關卡的範圍,儘管遇上再強的怪物,也對他們沒有甚麼影響。以地獄犬為例子,在追趕主角眾上佔有最大優勢,這部分的光暗運用上理想(運鏡除外),令觀眾有感到地獄犬所帶來的威脅性,若果不是上述「關卡效應」的話,筆者深信主角眾也早已逃不出滅團的命運了。「關卡效應」一日存在在這電影,使得有再多樣性的怪物出現,也不能全面地發揮牠們的作用。

    反而筆者認為,導演放棄將多種怪物同時放入電影裡,而全集的主力就是專打一種怪物,例如喪屍。一來,容易令觀眾清楚敵人是誰;二來,容易令觀眾弄清楚敵人有何特點。這樣也許能夠淡化電影中運鏡和光暗運用的問題,因為到頭只是專注打著同一種怪物,儘管鏡頭動得再厲害、環境暗得五指只見三指也好,都不會令觀眾(是指腦袋忘了關機的觀眾)出現「呀!路人A被怪物A殺死啦!咦!等等那是怪物B吧?」的情況,正當思考著牠是怪物A,還是B時,怪物就被艾莉絲一槍打死了,觀眾欣賞著主角眾打鬥的氣氛就被這小小的插曲打亂。

    專打一種怪物,比起在一片漆黑的環境裡打各種生化物種,更有看頭。若電影安排喪屍大軍出現的原因不是當作一個小關卡的小王的話,筆者倒建議那些喪屍大軍反應用作劇情的推動器。相信各位讀者也清楚一隻喪屍的威脅性的吧,那有成千上萬的喪屍,牠們的威脅性更是倍增。若劇情發展改為,保護傘公司出動喪屍大軍,迫使艾莉絲或其他幸存者朝拉昆市逃走(也會令克萊兒等人出現在拉昆市的原因更合理),而保護傘公司此行的目的是將全球仍幸存的人一網打盡,然後再釋放解藥,將集結在拉昆市周圍的喪屍大軍一網打盡,使是一箭雙雕,以完成他們所謂的「淨化」計劃。而喪屍大軍的存在就是迫艾莉絲等人不斷逃走,最終迫於與強大無比的保護傘公司展開正面大對決,與故事原本有的釋放解藥倒數比起來,給觀眾更多的壓迫感。

    筆者偏愛選擇以「喪屍」為這一集電影主打的怪物,原因就是筆者認為《惡靈古堡》真人電影系列的起源怪物是「喪屍」,生化物種是途中的衍生物。整部真人電影系列的基本是建於「喪屍」之上,沒有「喪屍」,也就沒有艾莉絲。加上是最終章,回歸基本是一個不錯的點子,而不是甚麼燈光效果回歸遊戲基本。而各位讀者請回想起第一集和第四集,故事中就曾為各位呈現出殺不清的喪屍群,所帶來的是甚麼感覺?這就是喪屍所帶給觀眾的壓迫感,是連艾莉絲也不能完全殺光的怪物,打死一百隻,接著又有一千隻迫近,使得艾莉絲再神勇,也要迫於撤退。而生化物種呢?牠們看似不死,實質都會死。除了造型百怪外,唯一的作用就是等著被艾莉絲(與同伴)打敗的命運(可惜這些生化物種都被電影弱化,不會二、三次進化,不然這部電影同時放那麼多怪物的一點,筆者倒沒有甚麼問題),而當生化物種一旦被打敗後……就沒了。與殺來殺去,也殺不完的喪屍大軍比較之下,就曉得兩者的高低之分了吧。

    而人物安排也是整部電影裡的一個敗筆,克萊兒等人的存在根本是可有可無的角色。導演沒有將他們的作用發揮至極限,雖然有就某些新角色有一定的描寫,但沒有太大的效果,使觀眾對他們的印象不深。儘管有某角色的臨死前的大特寫、慢鏡運用等,都只會令觀眾對該角色的死亡留下「嗯」一聲的評價。反而克萊兒這角色,有看過前幾集的讀者們,對這人的為人處事風格一定會有所熟悉吧。即使整部電影沒有對她有太多的描寫,台詞也不多。大家都會肯定,克萊兒絕對是艾莉絲最好的伙伴、最好的助力。在電影中刻意地加入新角色,此舉動的目的蠻明顯的,就是為推演員新血上大銀幕,增加他們的知名度而已。但就這樣,犧牲了時間,使放棄了鋪排更好的劇情機會。

    反觀電影放棄加入大量新角色,將前幾集的重要角色回歸,如里昂、艾達·王、吉兒、克里斯,甚至是上集應該死透了,但也許沒有死的黑人貝瑞·波頓(由凱文·杜蘭所演)等人回歸。一來,減少時間錯放的問題,不必再花時間在介紹角色上;二來,增加劇情流暢度,也許上述人物都有機會因此像克萊兒一樣淪為變為路人角色,不過能夠不用電影花時間介紹,觀眾都明白這等人的特色和設定。儘管導演非常暴力地強使重要角色死亡,觀眾都會對他們有著深刻的印象,增加了劇情的震撼性。亦會令觀眾知道這回導演玩真的,原作人物都可以簡單地賜死,艾莉絲在最終章裡也有著死亡的極大風險,為劇情加下伏筆。

    反派方面,由艾薩克斯博士擔當最終頭目,而第四集的大反派威斯卡就因不明原因被弱化,被一扇鐵門就能夾死了……一個曾被超級炸彈炸了一次,仍能奇蹟般生環的大反派,居然在此被一扇鐵門夾死了。導演,你到底多急著完呀!這一個前大反派如此簡易地死亡,是筆者在全電影裡最感無言的一幕。筆者原本還預期艾莉絲和威斯卡再一次展開一場凡人對超人的決鬥,而艾薩克斯博士只是全系列的幕後大黑手,但對艾莉絲解釋完自己的邪惡計劃後就會死的沒用角色,從未想過艾薩克斯博士會繼承了那如超人的力量……所以,凡人對超人的決鬥戲碼毫無疑問地全跑去艾薩克斯博士身上,而兩者的對決,筆者任何沒有評價。

    最後在劇情方面,筆者沒有說錯,看《惡靈古堡》真人電影系列(特別是在越後集數)真的要替腦袋關機,不然是一個「作死」的行為。因為劇情的不合理性和矛盾性的問題極為嚴重。電影的開場幾分鐘,進行一個大回顧,以及篡改前幾集的歷史,強行將新的設定推給觀眾。儘管有些修改尚有點意思,如紅皇后是依艾莉絲真身所設計的、「蜂巢」是保護傘公司「淨化」計劃中的方舟等。但如此的改動,不免有前後矛盾,更是嚴重推翻了前幾集的設定,破壞了整部系列的基礎,這是一個非常不負責任的舉動。

    但這集的確解開了艾莉絲的身世之迷,雖然照合理性和矛盾性方面來說,也是極有問題的一點。不過,都忽略它吧。《惡靈古堡》真人電影系列發展至今,在劇情、人物上早已存在數不盡的Bug。解開了艾莉絲的身世之迷,已經是導演給各位觀眾的最後一個交代。至少到完結,都沒有把這事忘得一乾二淨,也是筆者對這系列最感欣慰的地方了。

    總結全文,《惡靈古堡:最終章》不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從劇情到人物各種的拍壞,不斷地令眾人失望。筆者認為強行修改前幾集的歷史,是一個還行的點子,但絕對絕對是拍電影的下下之策。一旦強行修改,自然難免遭人惡評,但修改得合理又不與前作起衝突的話,反而能淡化惡評的聲音。然後又強加各種可有可無的怪物、暴力地弱化敵人、存在感近乎零的伙伴,甚至運鏡和光暗運用失敗。導演也許曾有將《惡靈古堡:最終章》打造成該系列的最史詩級的野心大作,最終因上述的各種因素影響下,使這部電影弄成一部三不像、四不像的敗筆之作。到結局,似要完結,又似要繼續拍下去的感覺,這爛帳真的有被一槍終結了嗎?還是需要後人再補多二、三槍才能終結呢?還是說要等一切重新來過再說呢?真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完結啊。

 

電影評價(1分為最差;10分為最好):

劇情:4.2分

人物:5.5分 (其中5分是為蜜拉·喬娃維琪認真的演出所打的)

配樂:4分

 


[筆者嘮叨時間]

    抱歉啊!這麼晚才發這電影的影評。筆者又因生活忙碌的關係而晚了這麼多才發文,但不想再讓影評流產(如《怪獸與牠們的產地》的影評),從自己的記憶中不斷回想電影內容,花了幾天才完成這影評。

    《惡靈古堡》真人電影系列是筆者蠻喜歡的恐怖作品,特別是第一、二集。自第三集後,劇情就不斷「大暴走」,令筆者不斷地失望。劇情早已不再這系列能談的內容,只剩下動作場面而已,到這集筆者已完全是為看結局而去看(第五集因受不了劇情的「大暴走」,而放棄去影院看)。到看到最後結局時,都不禁感到無奈及失望。但隨這電影系列完結,筆者自《羅根》後又一次送走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不禁聯想到未來還有多少可值得期待的電影續集在呢?

    而《惡靈古堡》真人電影系列裡那份殺喪屍的熱血感,最後會否仍有導演繼承,終會否有幸將這真人電影系列由低潮拉到頂點呢?筆者將會靜心的觀察。另外,筆者蠻關注為同系列的CG動畫電影《惡靈古堡:血仇》,有一說指真人電影不能拍出《惡靈古堡》系列的精髓,而動畫電影就有能力拍出這系列的精髓。筆者期待這一說能當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寫作之地 的頭像
    寫作之地

    寫作之地

    寫作之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