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電影資訊]

導演:喬丹·沃格特·羅伯茲

主要演員:

演員 角色
湯姆·希德斯頓 詹姆士·康拉德(James Conrad)
布麗·拉森 梅森·薇佛(Mason Weaver)
山繆·傑克森 普萊斯頓·帕卡德(Preston Packard)
約翰·古德曼 威廉·蘭達(William Randa)
景甜 孫琳(San Lin)
托比·凱貝爾 傑克·查普曼(Jack Chapman)
約翰·C·萊利 漢克·馬洛(Hank Marlow)
傑森·米契 葛倫·穆勒(Glenn Mill)
謝伊·惠格姆 艾爾·柯爾(Earl Cole)
湯瑪斯·曼恩 布雷克·辛普森(Blake Simpson)
泰瑞·諾塔利(動作捕捉) 金剛(King Kong)

 

英文片名/其他譯名: Kong:Skull Island (英文原名)

 


[劇情簡介]

    在這場令人注目的原創冒險中,一群包括軍人、科學家和探險家的多元團隊,一同探索太平洋上一座看似美麗又危險的的未知島嶼。這群人被隔絕在這個神祕地域,冒險進入強大金剛的地盤,並點燃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終極之戰。隨著他們的探險任務變得生死攸關,他們必須努力逃脫這個不屬於人類的原始伊甸園。

 


[電影評價]

    《金剛:骷髏島》是一部喜出望外的電影,而這部電影也是「金剛」系列的重啟電影。自然難免會被觀眾用05年版的《金剛》作比較的情況,如同漫威重啟《蜘蛛人》系列時一樣。但又為何《金剛:骷髏島》為何會是部喜出望外的電影呢?從劇情、人物和前作對比方面解釋:

    劇情方面,《金剛:骷髏島》雖然故事簡單,但安排流暢,每一幕的出現都有它的意義,如開場時出場兩位二戰士兵為後來劇情設下的伏筆、被落單的士兵被怪物殺死等等,曾被筆者認為可能是多餘的畫面,居然是有著一個又一個伏筆連接,而且收放自如,順利地為故事帶來劇情張力和故事的氛圍。某方面來說,這編劇非常會用伏筆的方式,將一些也許拍出來真是多餘的畫面完全刪除,才會使劇情流暢地運行。

    人物方面,在電影出場的探險隊成員裡主要是由政府官員、軍人和科學家三方人員組成,而真正重要的角色才有五個人。電影中對他們的描述實為不深入,但僅是電影中幾句台詞或畫面,就幾乎塑造一個完整的角色形象,例如男主角詹姆士是為了追尋某種理想,而願意參與這場「敢死」行動;是反戰記者的女主角梅森在電影裡舉止冷靜,甚至顯得比其他角色更為機智、強悍;二戰士兵漢克與當地土著有著深厚之交,與同為落難此地的日本兵結下莫逆之交,從他送別自己的好友們時能顯見他曾在島上的經歷,是不止於求存的試煉,也有朋友的考驗。雖然電影未能將所有人的內心真正的感情完整地放到大銀幕上,但對這些人的印象是深刻的。

    同時在這類型的電影裡,「瘋狂死人時間」的存在是絕不會感到意外的。但深信各位在看著一批路人角色死去的一刻,心裡不多不少都會替那些軍人心痛,反而科學家或計劃的發起人—威廉·朗達的死,各位的心情相對是平淡。原因就是,全故事中背景最深厚的人物正是軍人,他們曾經過戰爭的洗禮後幸存下來,不論是心理或神態出現了巨大的轉變,始終他們最大的願望,都是能夠返回自己的家鄉,同時抱住那份曾為國家、朋友和家人所英勇奮鬥的榮譽被家屬歡迎回家。終於有機會完成自己的願望之際,就被一個電話而令自己的願望在此落空。從中也能見出電影所帶出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這裡的軍人與其他電影不同,沒有完全塑造他們成為無情的殺人兵器,他們有情有義、會重視自己的同袍和內心都有脆弱的一面。即使是連內心中最後的庇護所都早已倒下的普萊斯頓隊長,仍是懂得同袍的價值何在。使得電影裡曾出場的三分之二的人物,給筆者的感覺是電影有用心創造他們出現,不是為了有死人而創造的。

    前作對比方面,筆者先用《金剛》系列的主角—金剛,來為兩部作品作出評價,《金剛》由曾拍攝《魔戒》和《哈比人》著名彼得·傑克森擔當導演。在他的鏡頭和當年的電腦技術下的金剛爬上帝國大廈,靠著雙手擊落天空中的戰鬥機,顯得活靈活現,而且也是當年在視覺上最震撼人心的畫面;《金剛:骷髏島》裡的金剛,強調了金剛在島上存在的意義,如神般的存在,原住民的守護神。加上現在高超的電腦技術下,金剛變得更逼真、更有人性。就這樣說,《金剛:骷髏島》整體上比05年版的《金剛》優秀麼?

    正好相反,《金剛》仍然是比《金剛:骷髏島》略為優秀。《金剛》全片長188分鐘(加長版201分鐘),彼得·傑克森導演在188分鐘裡的故事安排流暢,鏡頭的運用分明,劇情緊湊,而作品背後帶來的反思—人心是比獸心更險惡,完美貫穿05年版的《金剛》的主題。在傑克森眼中的金剛只是血肉之驅,牠會累、會痛,牠的蠻力是不足以對人類的智慧一戰。自然金剛被運到人類的世界,被人類殺死,是注定的事。《金剛:骷髏島》其實也優秀,但少了金剛只是一隻「動物」的真實,還予於牠比「動物」更高的地位—「接近神一樣的存在」。這也是筆者認為05年版的《金剛》技高一籌的地方,成功描繪出屬於同有人性和獸性之間的生物—金剛。與《金剛:骷髏島》中的金剛相比下,太過有人性的金剛,反而令觀眾會在腦裡反問自己一句:「『牠』真的是『動物』嗎?」。

    但為何是喜出望外之作,這部電影除了在金剛塑造不算成功外,劇情和人物正是使筆者認為有此評價的關鍵。劇情是以逃生為主,大戰島中怪物為次;《金剛》劇情是以救人為主,大戰島中怪物為次。相對起來,前者使人物們迫於與島中怪物戰鬥的動機更為合理,故事中死去的人物也是非自願的;後者是男主角只是為了救女主角,由編劇轉身一變化為戰士,而且帶上「勇氣號」的大部份船員出發,過程中無辜的船員不斷地犧牲,到全劇終時都只可說是他們單純是「自願」的。而在人物上,前者安排和設計的人物大部份是有血有肉的;後者所安排和設計的人物,只有少數是有血有肉的,而且部份角色的定位有些模糊,如「勇氣號」的船長不時令筆者想著:「船長,你的存在意義是不是只為救場而已?」。就因這些細節上的比較,兩部作品的高低已分出了。

    總括而言,《金剛:骷髏島》是一部不錯的電影,若說它是部怪獸片,筆者倒偏向是劇情片。而電影在劇情和人物的設定是較完整合理,當然也是存在著小小的bug,但給觀眾的感覺是導演和編劇真的有用心去想和拍。在片尾中各位都能發現,這部電影是建於《哥吉拉》的世界觀之上,可想而知怪獸聯盟在不久的將來,將會席捲全球大銀幕,可能會成為漫威電影宇宙的一大潛在對手,原因只是怪獸電影宇宙仍是一個年輕的市場,還有著無數的可能。

 

電影評價(1分為最差;10分為最好):

劇情:8分

人物:7.9分

配樂:7分

電影推薦度:7.8分

 


[筆者嘮叨時間]

    筆者在看完《金剛:骷髏島》片尾的彩蛋後,心裡霎時冒起一個想法:「放過金剛吧!!」。在於筆者偏向認為金剛只是一隻「動物」,牠不是神,只是血肉之驅,會累、會痛。不過,根據現在的趨勢,金剛和哥吉拉,或其他怪獸撞頭的日子已是指日可待的事。也許就是這隻新金剛的命運,不斷地與其他怪獸戰鬥,人類只是用著《哥吉拉》中的經典名言「讓牠們一決勝負」的心態看著金剛不斷地打、不斷地受傷的情景,一直利用牠而且。金剛那哀傷的命運和未來,居然就這樣打破了第四面牆,傳遞到筆者的心中,不禁使筆者心中感到人類的行為是殘忍。但回頭一想,居然會為身在電影世界的虛構生物而動了真情,筆者倒認為自己是個白痴。

    另外,自完成這篇影評後,筆者才發現自己已完成六篇的影評。回頭看看自己之前所寫的、所想的內容,給筆者的想法是「文筆好像沒有太大的改變」,一點小失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寫作之地 的頭像
    寫作之地

    寫作之地

    寫作之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