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影評】《通往夏天的隧道,再見的出口》那一天,我的時間被靜止

【電影資訊】

導演:田口智久

原作:八目迷

 

主要演員
角色 配音員
塔野薰 鈴鹿央士
花城杏子 飯豐萬理江

 


【劇情簡介】

在某個鄉下城鎮有座擁有許多傳聞、不可思議的隧道「浦島隧道」,聽說一旦進去,就會失去某樣東西,取而代之可以得到任何想要的東西。看似個性捉摸不定,其實是因過去的意外內心懷有傷痛的高中生.塔野薰,與堅定自我的態度,私下則因和自己的人生理想不同而苦惱的轉學生.花城杏子,他們兩人為了調查隧道,並實現各自的願望,而締結了合作關係……。

 


【電影心得】

多年不提筆,忽然下筆果不其然一時無從入手。

《通往夏天的隧道,再見的出口》是作者八目迷的處女作,講述男主塔野薰意外找到號稱可以得到任何東西的「浦島隧道」,至此故事圍繞在薰那心中日益發酵的願望展開—帶回已死去的妹妹華伶。

電影以八目迷的同名輕文學改篇,卷身不厚,約兩百頁左右,依筆者的閱讀速度約莫用了五小時即閱畢。憶起當時鉤起筆者興趣的事,莫不過是書身那略有油畫風插畫,稍對劇情了解認為值得一閱而入手。小談書評,作為出道作可說圈點各有,仍是值得一看的消閒讀物。

《通往夏天的隧道》繼承原著快而明瞭的節奏,並於數處加入點睛之筆,潤飾掉八目迷處理得不順暢的地方,集中描繪塔野薰及女主花城杏子的部份,使故事來得更簡潔有力。另外不得不提作畫的動畫公司,對風景畫的處理上彷如窺見新海城的神韻,豐富了原著僅由文字搭建而成的灰暗世界,兩者雙管齊下完善了筆者對原著的觀感。

【影評】《通往夏天的隧道,再見的出口》那一天,我的時間被靜止

圖1:薰已故的妹妹塔野華伶。

 

作為原著讀者,先談些電影改編及潤飾的地方。一是刪除配角戲份,薰的好友加賀翔平(電影中坐於薰後方金髮的無名男子)在原著不過為有立繪的過場人物。而川崎小春(學校女惡霸)本身是具一定篇幅的人物,但她的劇情都來得用意不明並打亂主線節奏,所以電影以一幕過場了結杏子和小春之間的恩怨無疑是明智之舉。

薰借給杏子的傘為第二點。傘在電影裡成了連繫二人的關鍵物品,亦深化了杏子決定返回浦島隧道的動機。原著裡對六年後杏子心理描寫帶出只有迷茫,畢竟薰的不道而別是她心中永遠的痛,電影巧妙加入那把已擺放至生鏽的傘來借代並隱喻杏子對薰的感情,一旦目睹時那股懊悔感即無聲地撲來。就此來看筆者不得不佩服編劇的處理來得比作者高明,藉此對女主的心境刻畫多了一分層次。

換言之,電影裡尚有不少使筆者會心一笑的改動,僅是上述兩點已足以加分,所剩的不過為細節若有餘興不妨再談。但是並不代表沒有令人失望的地方,請容筆者道說。

【影評】《通往夏天的隧道,再見的出口》那一天,我的時間被靜止

圖2:使薰和杏子建立連繫的那把傘。

 

薰是編劇更動最大的人物,以原創劇情放大了他對華伶死的罪惡感,而沖淡了破碎家庭對他的影響。原著裡薰與他的父親、華伶沒有血緣關係。所以薰渴望「找到妹妹」的偏執根源不如電影所示,更多只是希望逃避現實。在於華伶的存在沖淡了薰和父母三人的隔閡,使她成為薰心中美好過去的象徵。

加插的原創劇情如薰與杏子到水族館、為何選八月二日出發的劇情,都是進一步襯托薰為了「找到妹妹」而在所不惜的心境。但當身於幻境中的薰離開前居然沒有打算帶走華伶,來得突然的頓悟反而使人感到詫異,因為結合前述薰的行為反差顯得過大。相較之下原著處理較為合理,薰同樣地頓悟到在現實「曾經擁有並被親手拋棄」的歸屬,為了挽回而決定離開,不過心裡的迷茫仍誘使他嘗試將華伶帶走。換句話說,筆者偏於認為電影版薰的心境會貼近原著結尾他所作行為,而原著的薰則是反過來。

再者,電影淡化了「浦島隧道」帶來的代價,僅以薰回到現實後一句樂觀的到時再想來帶過作尾,對這樣的處理筆者感到遺憾。若果在片尾補充部份原著日後談會更為理想,比如薰最後成為杏子的漫畫助手,並回到自己的家收拾舊物,以代表薰終於放下過去堅強地在已物事人非的世界生活。

【影評】《通往夏天的隧道,再見的出口》那一天,我的時間被靜止

圖3:「浦島隧道」。電影將原著的烏居大膽地改為發著紅光的神樹。

 

補充一點,筆者對薰的父親的想法。電影裡薰的父親是個「惡人」,但原著裡他卻是最可悲的人物,親女兒死掉後夫妻離異,卻無條件地照顧無血緣關係的薰至成人,並要忍受他的敵視,彷彿對照著《哈利波特》裡的石內卜。原著以薰的視角出發摻雜大量他的主觀看法,但故事裡不時薰的父親會出現詫異的反差言行,在於他對這兒子不知該愛好還是恨好。恐怕華伶的死使兩人一樣多年來都困在過去,而當他打算前進時卻被兒子冷言「他都想當作沒發生過,逃往未來」,亦為薰見到父親帶別的女性進家門時會產生劇烈反感的原因。電影裡對薰的父親描述截於薰離家出走,然而在原著薰的父親於結尾已搬離原住處,僅在家裡留下被薰視為珍寶的裝有華伶遺物的箱子及一張寫著現有聯絡資料的便條,所以當薰前來收拾舊物時也不禁說道,「甚麽嘛,你不是打算全部忘記,離開這裏嗎……」,直到最後薰的父親都在等待那個不成熟的兒子回家。

 

綜合上述,《通往夏天的隧道,再見的出口》筆者認為明瞭的節奏及優良的作畫是自己喜歡這部電影的地方,單純觀眾角度看本作即為帶有《你的名字》味道的奇幻戀愛故事。以原著讀者的觀點而言可圈可點,卻仍是整體上勝於原著的改篇故事。因此,推薦給對奇幻題材或是改篇動畫有興趣的你。

 

 

電影評分(1分為最差;10分為最好)

  • 劇情:8.9分(原作7.5分,改篇加2.5分,結尾顯得很馬虎扣0.1分,刪去薰的父親劇情扣1分)
  • 人物:8.1分(原作6.6分,適當處理川崎小春的戲份加2分,更改薰的父親人設扣1.5分)
  • 畫面:9分
  • 音樂:7.8分

推薦度:8分 | 9.2分 (前者為未讀原著推薦度;後者為已讀原著推薦度)


【嘮叨時間】
面對原著改篇的電影心裡難免會握有一把長尺,總是想著要徹頭徹尾地將兩者比較一番,但最完美的改篇只存活於讀者的心裡,像是筆者認為《通往夏天的隧道,再見的出口》電影版只要補上結局的日後談和薰的父親劇情,勢必會在劇情方面打下滿分,更甚至在滿分的基礎上再加分。但換句話說這些都是很主觀的因素,所以說實話沒有任何比較的意義。

再者,痞客邦的文書格式至今仍是很難用……

 

本文僅為筆者個人見解,如有錯誤或不當言論歡迎讀者留言指正。最後感謝能閱讀到最後的人,願來日有緣再相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動畫 時間旅行 輕小說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寫作之地 的頭像
    寫作之地

    寫作之地

    寫作之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