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影評】《閃電俠》罕見含有親情與時間跳躍元素的超英電影

【資訊】
導演:安迪馬希堤(Andy Muschietti)

↓↓演員↓↓
 伊薩米勒(Ezra Miller) 、 麥可夏儂(Michael Shannon) 、 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 、 米高基頓(Michael Keaton) 、 朗李文斯頓(Ron Livingston) 、 安潔陶依(Antje Traue) 、 泰姆拉莫里森(Temuera Morrison) 、 西爾莎莫妮卡傑克森(Saoirse-Monica Jackson) 、 科蕾西克萊門斯(Kiersey Clemons) 、 瑪莉貝爾維杜(Maribel Verdú)

片長:02時24分


【劇情簡介】

在《閃電俠》中,貝瑞使用超能力回到過去,想要改變已發生的事件,卻衝擊了時空秩序。當貝瑞試圖拯救家人時,不小心改變了未來,使他受困於另一個時空中;在這個時空中,回歸的薩德將軍正威脅著毀滅世界,但卻沒有超級英雄可以求助,除非貝瑞能說服一位退休的蝙蝠俠重現江湖,解救一位被監禁的氪星人……儘管他可能找錯了人。到頭來,貝瑞為了拯救他所在的世界,返回他所知的未來,唯一的希望就是用盡生命賽跑,但他最後做出的犧牲足以拯救整個宇宙嗎?(節錄於 奇摩電影戲劇)


【心得】

《閃電俠》為DC超英電影宇宙的第十三部電影,前作的風評可謂參差不齊,筆者曾看過系列的最初兩作,後續出於觀影體驗而選擇投身漫威。閃電俠會引起的筆者的關注無非與它的選材有關,即是DC漫畫裡發生的「閃點」事件,因而刻意抽空進去影院,結束時心裡小感是符合預期但欠了點火候。

介紹「閃點」事件前,先小談個人對DC超英本身的印象界定於「如何把英雄塑造成凡人」,在於漫畫裡更願意花篇幅描繪超英們內心的黑暗,再借由這份黑暗襯托出人物所堅定的信念。本作《閃電俠》以「思念母親」的貝瑞為刻劃的起點,因為他的一時衝動改寫母親已死的事實而導致連串的時空錯亂,亦為「閃點」事件發生起因。

以白話翻譯「閃點」事件即是「時間軸改寫」及「世界觀重啟」,也巧妙地對應上當前DC電影宇宙急需透過「重啟」來一改劣勢的事實。換言之,本作可謂背負著重要包袱,一是對閃電俠本身的刻劃,二是「閃點」對電影世界觀的影響,三是系列中的轉捩點。特別是第三點間接沖淡了超人換演員,及未來可能被更換的卡司陣容所帶來的衝擊力,雖說商業社會從不見需像這般多此一舉來自圓其說,但側面反映出策劃方可能已焦急的事實。如今飾演閃電俠的演員米勒風評不佳,後續作品能否再見也成未知數,倘若閃電俠本人也會遭遇換人的命運,真的不禁使筆者會一嘆,避談演員本人的私德僅談演技,米勒是當前少數符合能演繹出「如何把英雄塑造成凡人」的人之一。

「親情」作為貫穿整個事件的麥高芬,閃電俠(貝瑞)為了私情篡改時間造成混亂的開端。但要如何在兩小時內使觀眾熟識貝瑞,及會對他和母親之間的關係起共情,這從根本上存在著拍攝的難度,更別說電影本有背負的包袱。DC電影宇宙過去從超人至正義聯盟三部電影之中已突出步調過急的問題,欠缺沉澱使人物無法轉為立體,換句話說觀眾正式認識閃電俠的時間點是本作,從拍攝角度看是不是難度一下子來了。筆者會讚賞米勒無非是他很成功地演活出一位憂鬱而孤僻的貝瑞,神態裡流露的自卑感絕非隨意可模仿得來的事,從而最大限度演繹出這位從破碎家庭成長的男孩成年後的樣子,為他接下來的行徑帶來有力的說服力,而誘使觀眾提起興趣來探究貝瑞的過去。

如同前述,本作所背負的包袱又重又多,想要它能說完一個只有「親情」的故事是不可能的事。導致貝瑞和母親的故事鋪墊很倉促,後續與母親的對手戲略為僵硬,屬於筆者認為是《閃電俠》美中不足的地方,雖說電影存在其他不可忽視的問題,但幾乎八九不離十故而不必在此一一展開敘述。

綜合全文,《閃電俠》源於選材及同時有親情與時間跳躍元素的超英電影屬實罕見,而成為2023年裡少數筆者提起興趣的電影之一。深知電影公司對本作施加的包袱,故然最初的期望值預設不高,觀後雖有驚喜但整體上符合預期,不得不說米勒的投入演出是加分點。說成是米勒但敗也米勒,出於他本人的言行為已經重心不穩的DC電影宇宙帶來新的不良輿論,他被替換掉不過是時間問題。接下來的DC電影筆者將繼續抱持觀察的態度了解,切合喜好時不妨會拿出來分享個人小感,供作讀者茶餘飯後消遣的小物。

評分(1分為最差;10分為最好)

劇情:6
人物:7
畫面:5
音樂:6

推薦度:6


【嘮叨時間】

筆者每發文一次則會調侃自己筆已鈍,不自覺地提到耳朵快長繭去了。或許因時間的相隔,注意到筆的重心已有所偏向,孑然一身的筆者難以看出是屬好屬壞的改變,不安如鯁在喉,只知道要繼續編織著新文句,與時間及精神堆疊起來終有一日能突破瓶頸的。

P.S. 痞客邦文本編輯器還是一如既往難用

本文純屬依從個人見解而成,提出觀點或內容有誤歡迎留言指正,亦坦然歡迎讀者交流彼此見解,說不定從中可找見全新的觀點深化理解。最後,感謝閱讀到最後的人,願來日有緣再相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寫作之地 的頭像
    寫作之地

    寫作之地

    寫作之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